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近日,西南交通大学杨维清教授团队的青年教师邓维礼和研究生杨涛,在国际期刊《Nano Energy》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影响因子13.12),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独特豇豆结构CPZNs的柔性自供电压电传感器(PES),定量测量了其弯曲角度,并成功演示了PES在iHMI手势远程控制中的应用。由于混合PVDF/ZnO的协同压电效应和聚合物的柔韧性,该PES表现出优异的弯曲灵敏度(4.4mV deg-1),角度范围从44°到122°,快速响应时间为76ms,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此外,PES可在弯曲和按压模式下工作,显示0.33 V kPa-1的超高压力灵敏度,响应时间为16 ms。当集成在iHMI中时,PES可以在不同的曲面上适应性地覆盖,展示精确的弯曲角度记录和快速识别,以实现智能化人机交互。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人手同步动作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机器人手的远程控制应用。这种基于CPZNs的自供电PES在结构和基本机制上是独特的,并且在iHMI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以“Cowpea-structured PVDF/ZnO Nanofibers Based Flexible Self-powered Piezoelectric Bending Motion Sensor Towards Remote Control of Gestures”发表于Nano Energy期刊上,邓维礼和杨涛为共同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