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第五届“建造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复制链接]

80

主题

96

帖子

4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23:2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13日,“基准方中杯”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第五届“建造节”活动开幕式及评审环节我校犀浦校区浙园顺利举行。今年,学校高度重视,“建构节”是我校校庆日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学校通识教育及美育活动的重要构成。学校多个专业和台北科技大学的师生一同参与了建造。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教授到场参加开幕式。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刘刚,基准方中总部高级董事、执行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黎亮,Aedas凯达高级建筑设计师池林枫应邀出席。同时校教务处郝莉处长,校团委廖军书记,资实处董艳云副处长等相关部处领导,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专案助理教授李美慧老师,以及建筑与设计学院全体院系领导、教师代表及百余名海峡两岸学生参加本次活动。开幕式由建筑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沈中伟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A Jacob Odgaard 致欢迎辞,他指出本次“建造节”活动为我校122周年校庆创造了积极而富有创意的氛围,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形成严谨务实的学习传统。通过建造节,两岸的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建立友谊。这个节日不仅是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我院国际化工作发展的契机。他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加大创新,积极进取,发扬“连接世界,沟通未来,文明教育,培养艺术思维”的理念。随后,徐飞校长宣布本次建造节活动正式开幕。




在接下来的评审环节中,参赛队伍的学生代表向由校内外专家及学者组成的评审团仔细介绍了作品的详细信息。评审团针对作品进行表决后产生了本次大赛的最终获奖作品名单。11时,建造节评奖及颁奖仪式在8号教学楼中庭隆重举行。
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专案助理教授李美慧老师分享了台北科技大学的教学经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刘刚对本次参评作品进行点评。

随后,建筑与设计学院杨青娟副院长主持了颁奖仪式,与会嘉宾和学院领导为获奖的参赛团队颁发了奖状。
“建造节”践行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综合素质,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该品牌活动是我院通识教育培养体系重点教改项目实践环节、学生课外“建筑阶梯”系列活动之一,也是第十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竞赛。今年在组织上有所创新,体现了材料多样、专业协同、两岸互动,作品非常精彩,受到了广泛认可,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为未来拓展更广泛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相信来年“建造节”会更加精彩!

获奖作品风采展示

建筑组一等奖:


编号:A5 《光巢》(西南交通大学)
薄如蝉翼的六棱形相互交错构筑成光居住的巢穴,蜷缩在小巧玲珑的露营空间中,天色似乎触手可及。透明的墙壁延伸、旋转,圈起一方光影陆离的天地。当夜晚亮起灯火,墙壁中的倒影是全世界的星光。
THE NEST OF LIGHT,你像一束光一样轻盈。




建筑组二等奖

编号:A20《筑雾》(台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完成)
木材及竹子做为主要结构材料,尝试在湖边建构一休憩空间供露营者使用。以木头为主结构,透过将结构柱分解,利用材料间的空隙加上角度的变化,营造出水墨画中一丛丛竹子的意象;向外蔓长的竹条是湖边树荫的写意,以木作竹、以竹为木的方式,让两种自然材料融为一体。创造隐身在大自然中的建构物,让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提供露营者一个不失天然又舒适的露营环境。


编号:A21《野轩竹语》(台北科技大学)
繁忙的课业中,小憩野原的湖景是邂逅美景的开始。野轩为赏湖之野的含意,以传统竹构的语彙,强调无螺丝、无竹钉的竹构挑战。为了眺望更完整的视野,两阶段的高差视野,说明了野视的远端的遥远无境。让西南交大的学生在无境的学习里,有着暂且观望的态度为下一步更上一层。



建筑组三等奖

编号:A6 《穹》(西南交通大学)
利用木结构的拼插,搭出教堂似的穹顶。整体理念,源于对中西方理念的融合,中有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榫卯结构,西有欧洲教堂穹顶的受力。利用木板的横,纵,相互固定,相互承力,形成整体结构。



编号:A8《千面来客》(西南交通大学)
装置外观为白色正二十面体,极具几何秩序之美,灵感源于太空舱月表登陆,风格轻盈科幻,故名千面来客。表面混用三种材质打造虚实渐变效果,顶部透明,在遮蔽风雨的同时供露营者披星戴月入眠。单面悬空抬升打破固有轮廓,旋转阶梯上下分层,下层与自然环境相通,为储物和嬉戏场所,上层为主要交互空间,可供两人住宿,观景。





编号:A3 《間閒(间间)》(西南交通大学)
門字形斜三角单元素的渐变与重复,形成了疏与密两种不同的单元形式,并通过过度单元将两者错位连接。門的框架与延伸出的檐随日月的变化而产生出各种光与影的变换,构成了一个宽敞、稳重、有规律却富有变化的露营空间,称之为間閒(即日月穿梭于其间)。


综合组一等奖


编号:G4《律动》(西南交通大学   产品设计专业)
采用了竹和木的材料搭配,竹子经过剔节,破竹,裁切,打磨,成为线面的基础材料,并搭配中间的支撑柱和与底座稳固的连接结构,将竹条以线的形式,通过固定顶端,烤火加热弯曲竹条,去构成一个曼妙的双曲面,婉转回旋,造型如水波流动。采用整体内部镂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它以最少的视觉感知去展现丰富的造型内容,竹条之间光影交错,整齐有序中又带有生动的变化,且奇趣横生。


综合组二等奖


编号:G2《竢》(西南交通大学  绘画专业)
公共艺术作品《竢》的垂直高度为 3.8 米,由大量木材以及木工厂加工剩余角料木条构成,通过木条的不同的组合及延伸,形成一个错综而不是精致的镂空网架,在构成上也形成了清晰而规律的纹路,横向延伸喻示了交大人众志成城共度百年历程,通过木条的衔接支撑了巨大的顶部。木条不断延伸到更远,喻示明天之交大无限可能。


编号:G3《光·Ω》(西南交通大学  绘画专业)
以“环保与校园生活”为作品构思的出发点,运用在校园内回收的废旧透明奶茶杯进行清洗、晾干、鱼线穿串、镭射薄膜封口、用尼龙绳鱼线固定其在焊接的铁架上等多道工序完成。让观赏者在五光十色的拱形通道中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享受大学生活的同时,是否也要注意一下资源的浪费,废旧的一次性物品究竟何去何从?”


综合组三等奖


编号:G1《犀湖边的小海螺》(西南交通大学  绘画专业)
灵感来源于一个自然插进海滩的一个小海螺,内部用钢筋作为骨架,安全牢固,在使用麻绳在钢骨架上做成网状,进一步加固安全性,外面用藤条与木条缠绕,使用环保的天然材料的,一点点拼成海螺的形状,努力做到天然材料与环境相融合,生于自然存于自然,寓意着我们需要自然和谐相处,海螺的造型寓意望大家是有一颗大海一样的心包容着万物,宽容的看待世间万物。


编号:G5《Time》(西南交通大学  广告学专业)
喜逢交大 122 周年校庆,轮胎代表着我校走过的辉煌岁月,轮胎上的表盘刻画出交大的历史转折,以此作品向母校致敬;以废旧轮胎制作,变废为宝,绿色可持续,符合本次建造“绿色交大”的主题;不仅用轮胎堆叠打造湖边创意空间装置,又用轮胎制作桌椅供人休憩娱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8-14 15:33 , Processed in 2.1201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